俗语有云:“天上雷公,地下舅公”,也就是说所有的亲戚中“舅公”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威望和地位,而这样的说法古今中外皆然。那这样的说法究竟由何而来,舅舅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以至于地位显得如此之高?
其实,舅舅地位的崇高,背后反映的是民间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一种制度——‘舅权’!那究竟何为‘舅权’呢?要想解开这个谜题,我们就得先知道民俗中‘舅舅’指的是哪一个亲属?
舅舅,又称舅父、舅公、舅爷等,乃是指妈妈的哥哥或者弟弟,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娘家人”,而‘舅权’的形成则要归结于古代社会的两种制度。
其一,母系氏族制社会,由于女子在采集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便形成了以女性为纽带的氏族公社。因为那个时期实行的族外婚姻制度,子女跟随母亲生活,也就造成了无父无夫的形象,这时母系中的舅舅就相当于家族中的父亲,成为了子女最为亲近的男性亲属,正因此舅舅对外甥的任何事都有着一定的权力。其二,等到了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男人的地位超过了女性,就这样舅舅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娘家人中中权力最大的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舅权’。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到了父系社会时期,应该是叔伯辈比舅舅辈更加亲近啊?按理来说的确是应该如此,可舅舅的地位仍是高于叔伯。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由古人在财产继承和权力争夺时引发的。众所周知,古代社会权力的更替都是发生在父系氏族中,也就是说到头来真正能威胁到自己利益的,全是那些和自己同姓且有着血脉联系的叔伯兄弟,在这样的形势下甥舅自然也就亲近了些。
除此之外,民间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古代社会,女性地位低下讲究三从四德,而当女方在婆家受了欺负之后,因受到传统礼教的束缚这时只能是母亲的兄弟出面解决,因为没什么利益纠葛所以舅舅始终是站在自己姐妹这一边,时间一长家里的子女也就对舅舅礼敬有加,因此不管遇到什么事,舅舅始终都是座上贵宾。
如今,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舅权”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是越来越弱,再加上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再这样下去也许根本就没有舅舅一说了。对此,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