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苏州城的守军是在清军人困马乏的情况下,主动献城投降的。山字营的兵固然勇,狠,但说到底也都是人,面对城下那些早已放下武器,两眼迷茫的太平军士兵,杀降是非常影响部队士气的。
在城墙上放箭放到最后,不少士兵一度到了呕吐的地步,如果有得选,我觉得他们绝对不会选择去做这种违背良心的事。
对于庞青云而言,杀降兵是唯一的选择吗?
虽然接下来这句话很残酷,但站在当时庞青云的角度来看,杀掉这4000降兵,虽是无奈之举却也是最优的选择。
“这4000人拿起武器来就还是兵!”庞青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他和山字营的最终目标不是小小的苏州城,而是太平天国的心脏南京。
攻破了南京的门户-苏州,接下来打南京必须要速战速决,庞青云要抢在何魁部和“三巨头”反应过来,调兵遣将之前完成对南京的行动。
战争旷日持久,南京城早已摇摇欲坠,兵贵神速啊。山字营一路打过来的都是百战老兵,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于精,完全不需要吸纳太平军4000降兵来扩充军力。
后面庞青云攻陷南京,受封两江总督的结果也证明了单靠山字营的兵力足够了。再加上庞青云从何魁那里骗来的粮草仅勉强够山字营兄弟打到南京用,突然多了这4000张嘴,将大大拖累行军速度和效率,完全得不偿失。
大军都去围攻南京了,到时候苏州城就是座空城,把苏州城留给这4000人,谁能放心?
攻下南京就能实现庞青云当初对将士们的承诺,解甲归田,荣归故里。后方不允许有一点闪失,这4000降兵就是一颗颗定时炸弹,是不稳定因素。
同样是面对俘虏,僧格林沁在湖北东部霍山黑石渡击溃了回援的太平军主力,俘虏将近10万人。可僧格林沁脑袋一热,当了次善人,仅仅处决了为首的几位将领,然后从里面挑了些精壮士兵补充损失后,就将剩下人全部遣返。
这些人本就是迫于生计,无家可归才参加的太平军,把他们遣返,他们能去哪里?这些俘虏如果不妥善处理将成为巨大的隐患。
这些人很快又加入了附近的捻军部队,有了太平军士兵的加持,捻军战力进一步提高。捻军之前步战占优,骑兵拉跨,现在两股力量一结合,在骑兵和火器上的短板很快就弥补了。
改编后的捻军给僧格林沁制造了非常大的麻烦,僧格林沁部随后在河南邓州、南阳等地多次被捻军击败,甚至在后续的交战中,就连僧格林沁本人也没能逃过一劫。
为将者,关键时刻心软会酿成大祸的。对于庞青云而言,别的他什么都可以不在乎,但拿下南京是第一要务,只要南京攻破了,后续会减少非常多的杀戮。
杀掉这4000降兵固然残忍且为人所不齿,但对于离胜利一步之遥的庞青云部而言,这似乎是最优,风险最低的选择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