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为什么会出现暗适应?
02.
在黑暗的地方,人眼睛中的锥状细胞处于不工作状态,这时只有杆状感光细胞在起作用。在杆状感光细胞中有一种叫视紫红质的物质,它对弱光敏感,在暗处它可以逐渐合成,据眼科专家统计,在暗处5分钟内就可以生成60%的视紫红质,约30分钟即可全部生成。
因此在暗的地方待的时间越长,则对弱光的敏感度也就越高。但有的人杆状感光细胞的功能有障碍,在暗的地方,杆状色素细胞不能正常地工作,不管他在暗处待多久,都不能提高对弱光的敏感度,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夜盲。有的夜盲是维生素A缺乏等因素引起的,有的是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疾病引起。杆状感光细胞不具有辨认物体颜色的能力,所以在暗处看东西,都是一种颜色。
03.
暗适应与我们的生活
有什么联系?
在傍晚掌灯之前,我们对日落时光线变暗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因此不会忽然什么都看不见。如果是一下子进入黑暗,我们会短时处于半盲状态,此时需要格外小心,否则就可能发生危险。暗适应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但是从暗处到明处的适应仅需要几秒钟。
研究告诉我们,在夜间行驶的司机一定要尽量避免直视对面行驶过来的汽车大灯,因为,眼睛被强光晃后的恢复时间一般需要20秒,而这一时间对于发生车祸已经足够了。在喝过几杯酒后,由于酒精扩张了瞳孔,允许更多的光线进入,因此,暗适应的恢复过程需要的时间会比正常情况延长30%~50%。所以,喝酒之后驾车,人的反应会比没有喝酒的情况下要慢一些。另外,老年人的暗适应过程比较慢,这也是老人在黑暗中容易跌倒受伤的原因之一。
04.
什么方法可以加速暗适应?
视杆细胞对非常红的光不敏感。也就是说红光下光感色素发生分裂的比例很小,潜水艇和飞机座舱中采用红光照明,就是利用了视觉感受性的这种特性。战斗机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的值班室中用红灯照明也是基于同样道理,是人们能够快速进入黑暗处工作。
暗适应(dark adaption):
当人从光线较强的地方到达光线较暗的地方时,最初什么物体都看不清楚,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看清楚暗处的物体,称这种现象为暗适应。形成机制:在亮处,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大量分解,剩余量较少,已达不到兴奋的程度,在暗处对于广德敏感度下降,所以当从亮处进入到暗处时,不能视物。经过一段时间后,视紫红质合成增多,对于暗光的敏感度增加,视觉逐渐恢复。整个过程大约经历30min左右。”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白天从太阳光下进入室内,像进入暗室一样,最初什么也看不清,几分钟以后,眼对这种暗的光线产生了适应能力,逐渐能看清周围的环境,时间越久看得越清楚,这种适应过程,称为暗适应。
为什么由明处到暗处,必须有一个暗适应的过程呢?
这得从视网膜的生理功能谈起。视网膜有圆锥细胞和杆状细胞,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黄斑区,杆状细胞分布在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圆锥细胞只能感受强光刺激,而杆状细胞则对弱光敏感,也就是说在夜晚或黑暗的环境下看东西,主要依靠杆状细胞。为什么杆状细胞有暗视觉功能呢?这是因为杆状细胞内含有感受弱光的物质——视紫红质,视紫红质由维生素A和视蛋白结合而成。在强光下,视紫红质分解。
因此,从强光下突然进入暗处,圆锥细胞失去作用,杆状细胞需将分解的视紫红质重新合成,这个合成的过程也就是暗适应的过程。通常需要数分钟时间。这就是人们从强光下进入暗处需要适应的原因。
【陆氏文化】眼科教授陆南山的水墨书画艺术
【陆氏文化】眼科医师陆道炎七十年前的摄影艺术
【陆氏名医】回忆我的祖父陆南山
【陆氏名医】纪念我的父亲陆道炎
【陆氏名医】记我的三叔-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
【陆氏名医】远航的唐由之
【陆氏原创】你了解美国的家庭护理吗?
【中医秘闻】中医外交救治过的那些个外国政要
【中医杂谈】一起来看看神奇的中医“金针拨障术”
【中医杂谈】被遗失的古药铺文化
【中医杂谈】从前慢,从前的药方也好看
【中医杂谈】敦煌壁画绘医疗
【药食同源】滋阴养肺,补血润肤——洋参麦冬粥
【药食同源】消暑解渴,平肝降火——冰镇酸梅汤
【药食同源】祛湿美白,催乳美容——美肤猪脚汤
【药食同源】养心安神,益气健脾——参片莲子汤
【药食同源】润肺降燥,健脾祛湿——四神猪肚汤
【药食同源】养颜美容,调理血气——玫瑰花茶
【药食同源】排毒健身、疏风清热——胎菊花茶
【药食同源】养肝明目,补血安神——黑枸杞茶
【药食同源】疏利咽喉,消暑解烦——金银花茶
【药食同源】舒缓情绪,提神解郁——薄荷凉茶
【药食同源】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桂圆红枣茶
「 合作请联系邮箱:superfish8@vip.qq.com 」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编辑:超凶的猕猴桃
喜欢请点赞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种赞赏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返回搜狐,查看更多